在工作中,經常會發生這樣的事。 管理者找下屬溝通,問下屬:“這一周,你的目標完成多少了,轉化率是多少?” 他說,我不知道。他工作了一個星期,連自己的結果都不清楚,對工作根本不上心。 領導告訴他數據,并且讓他分析一下,做得差的原因。 過了一會兒,他告訴領導。之所以轉化率差,是大環境不行,客戶不行,是產品不行。 理由說了三四個,總之全是別人的原因,和自己沒關系。 這樣的人,很不職業。 在職場中,千萬別和不職業的人談工作。因為溝通都是無效溝通,浪費時間。 當你指出他的問題的時候,他又玻璃心,覺得你在針對他,一下子就崩潰了。 當然,不職業只是一個結果。更重要的,是要想,如何避免團隊成員出現“不職業”的情況。 選拔比培養更重要 首先在招聘時,要招到對的人。 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成年人只篩選不教育。只選擇,不改變。 什么意思呢? 每一個人都是他們自己人生的掌控者,你只能改變自己,無法改變他人。 有些管理者不死心,苦口婆心地告訴下屬,你要努力一點,你要上進一些。但這么做,根本沒有用,反而他們會覺得管理者婆婆媽媽的。 所以與其想著改變別人,教育別人職業,還不如一開始就選職業的人。 我認為,選人時,這三點很重要。 1.自我驅動 大多數人其實都是不夠自驅的,需要靠別人抽鞭子。管理者管得嚴一點,他就干得好一點,結果也就好一點。 管理者沒有關注到他,他就敷衍,也不愿意思考,所以就干得差,結果也差一些。 而自驅的人不同,他們對自己有要求,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會主動去做那些能逼近他目標的事。 所以他們會自己制定目標,自我管理,自我激勵,并且對結果負責。因此,對待工作,愿意拿出120%的努力和熱情。 這樣的人,就是喬布斯所說的10分人才。 2.有潛力 什么叫做潛力?看得見的東西都叫做能力,看不見的東西都叫做潛力。 潛力就是成長性,一個人是否有長足的潛力,最終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思維方式。 有一些人,是固定型思維。遇到挫折,總是想,算了就這樣吧,容易安于現狀。 而另外一些人,是成長型思維。他們追求的是持續成長,他們不會遇到挫折立馬否定自己,總是在努力改變現狀,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用人的時候,要用有潛力的人。因為他們做一項工作,不會想著差不多就行了。而是想做得好一點,再做得好一點,不斷打破自己的天花板。 3.人品好 人品,是一個人的底色。 有的人總是說謊話,不誠實。承諾會做到的事情,最后卻找一大堆理由。還習慣性在背后給別人挖坑。 這樣的人,即使他再有能力,也不值得用,很不職業。 所以與其教育別人職業,不如從一開始,就選那些職業的人。 他們是自驅的,靠譜的,有潛力的,只需要稍微加一點點管理就夠了。管理者也有時間去做更有價值,能直接產生效益的事。 適當的管理 當然,不是說將職業性強的人招進來后,就不管了。 人性都是有弱點的。每個人都有惰性,如果完全沒有管理,可能過一段時間,熱情會冷卻。 因此要用管理,來克服人的惰性。 怎么管理?分別是管目標、管路徑和管節奏。 1.管目標 管理下屬,不是管任務,而是管目標。 什么是管任務? 任務是一個接著一個的,每把一個任務交給他,就要告訴他,要做這一件事,并且告訴他該怎么干。 這樣做,管理者反而成為了員工的下屬。 那么,什么是管目標? 就是我們約定,要達到哪一座山。要完成多少的業績。一旦認同,就一定要尊重目標,為定下的這個目標負責。 這時候,不再是領導說什么就做什么,而是自己安排,自己做主,為完成目標去想方法和策略。 所以管目標,就是幫助他扣動心靈扳機,找到自己的方向。 2.管路徑 路徑即是選擇。 要到達山頂,有無數條路,那么到底走哪一條路? 管理者管路徑,就是要幫助下屬梳理出業務的流程,避免他跑偏,到不了山頂。 舉一個例子。 比如一個銷售一年要完成100萬的業績。 那么就要思考: 要達到這一個目標,到底是要多少老客戶,挖掘多少新客戶?到底賣什么樣的產品,采用什么樣的組合方式? 然后推導,為了產生新客戶,每天要打多少電話?轉化率要提高到多少? 這些都是選擇。 根據這些選擇,就可以推導出全景圖。 3.管節奏 有了目標,有了路徑,還要有節奏。 什么是節奏?就是到底怎么做計劃。 路線圖清晰了,那么打算按照什么樣的節奏去完成。是日行二十里?還是在體力好的時候,多走一段,體力差的時候,走的距離少一點? 這時候,不能放任不管,但也不能管得太細。你想要的太多,得到的反而越少。 因此要把控流程中的關鍵節點,那些真正能影響他結果的事情。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抓深抓透。 他的狀態好嗎?有執行力嗎? 做得不好,是不會做嗎?不會做的,要及時輔導。 做得不好,是不愿意做嗎?如果不愿意做,則要看是不是激勵不到位。 做得不好,是不允許做嗎?管理者就要充分授權。 做了,但還是沒有結果?這時候則要看是不是路徑不對,要合理優化。 通過管目標,管路徑和管節奏,保證一直走在正確的軌道上。 通過考核,優化人才 另外,管理者還要清楚地知道,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發展的需求。不管你做得多好,總會有不敬業的人。 所以,還要有考核。通過271,你才能知道,誰是團隊里的20%明星員工,誰是70%的中等員工,誰是10%的末位員工。 這時候,再去回溯他的過程,翻看管理的案例,就能知道一個人是否敬業。 271末位淘汰制度,本質上是為了培養和發展員工。但如果他依然不愿意改變,那么就沒有辦法了。 將不職業的人留在團隊中,一方面,會影響他個人的發展。因為他在這里干得不好,并不意味著他能力不行,而是他不適合這個組織,可能在別的地方,能讓他變得自驅,發揮出價值。 另一方面,留下他,還會影響團隊。因為頂尖人才不會容忍他的平庸表現,留下他會傷害到團隊的利益。 渡自己是能力,渡他人是格局。 如果你對一個下屬,真的盡到了責任,而他還是達不到預期,還是不職業。那么沒辦法,只能示弱,承認自己做不到。 我最開始當管理的時候,我以為沒有我管不了的人,沒有我培養不出來的人。但之后會發現,如果一個人的人品不行,或者說不想上進,只能放棄。 后來,當有我管不了的人時,我都會直接告訴他,對不起,我管不了你。這種時候,要放過自己,心要仁慈刀要快。說一百遍都沒有用的時候,不如開除一個人。 企業內的人才不流動,企業就沒有活力。因此,一定要有正常的汰換。 通過271活力曲線,清理掉不合適的人。同時引進和培養更優秀的人,有意愿的人,讓高成長、高潛力的年輕人有機會,從而提高組織的密度。 最后,團隊里的每個人都很職業,組織有活力,就會有戰斗力。 信息來源:張麗俊公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