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認識方面 誤區一:企業標準化沒有用,投入人力、物力但不能為企業帶來效益 有這種認識的企業和個人非常多。原因大致如下:第一,目的錯誤。比如,很多企業推行ISO 9000質量管理體系并不是出自企業內部增強質量管理、提高客戶滿意度的需要,有的只是跟風,有的是迫于客戶壓力,他們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得到一張證書。第二,把管理問題看成簡單的程序化文件。還是以ISO 9000為例,許多企業剛開始推行的時候熱情很高,但建立之后卻沒能真正收到效果,企業認為推行該體系是品質部門和生產部門的事情,就是編制一套管理手冊,沒有認識到這不是一次簡單的外科手術,而是一個“脫胎換骨”的過程。第三,與企業發展階段和社會大環境有關。當一家企業還處于剛起步的階段,資金周轉尚且成問題,讓它保證所有活動都符合標準要求也不太現實。企業標準化適用于步入穩態發展且有一定規模的企業。社會環境的影響也客觀存在。比如認證機構泛濫成災,為了爭搶客戶,部分認證機構有意降低獲證要求,進行錢證交易,擾亂了大環境。事實上,企業標準化是為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實際的或潛在的問題制定共同的和重復使用的規則的活動。 誤區二:中高層管理者認為管理標準、工作標準是妨礙自己隨意決定的絆腳石 企業要成功推行標準化,關鍵在于人們的認識,特別是最高層領導的態度。在許多企業中,高層領導對于企業標準化的重視程度不高,推行標準化的決心不強,這一方面是由于對標準化的認識和理解不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標準化本身存在敷衍走形式的問題,脫離了企業實際,可操作性差。另外,在企業日常管理中,許多干部礙于人情面子,標準越執行越松,更有甚者,打著“灰度管理”的幌子公然踐踏制度,殊不知真正的“灰度管理”意義不在于此。雖然標準化的特點中有“協調”,但其精髓應當在于“平等”二字,所謂“一把尺子量到底”如果用尺子的人可以信口開河,那么量出的長度又怎么能可信?時間久了,尺子就沒人用了。所以,有標準的情況下應當維護標準的權威性,在標準未覆蓋的地方,可以適當進行“灰度管理”。 誤區三:員工認為領導的指示可以凌駕于標準之上 中國社會的一大特點是缺乏契約精神,作為社會經濟活動中的基本單元,企業管理活動的特點是“人治”大于“法治”。標準化強調的是“法治”。許多中高層領導卻不能以身作則,往往做出一些與標準相違背的指令,而員工也缺乏維護標準權威性的意識,一旦這種情況發生,則企業標準化體系頃刻間土崩瓦解。 誤區四:執行標準是日常工作內容之外的額外負擔 我們常說體系運行存在“兩張皮”的現象,即體系是一張皮,實際管理是另外一張皮。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們把執行標準當成了一種負擔。帶著這種想法去推行體系,效果自然不會好。不妨換個角度,當需要做某一件事時,先想一想體系或標準對這一方面有沒有要求,如果有,要求是什么,然后按照要求去做。這樣一來,就能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做事的同時,加深了對于體系的理解,不再將體系看作一種負擔,而是成為了一種工作助手和伙伴,時間長了,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還能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 誤區五:標準化是標準化職能機構的事,與其他人員無關 許多企業員工錯誤地認為標準化離自己很遠,其實不然,它就在你的身邊。比如,生產崗位的工藝和操作規程,本身就是標準化的一種體現——它們屬于技術標準體系;企業中推行的大大小小各項制度,都是企業標準化的具體形式——它們屬于管理標準體系;要求現場管理執行5S,這是標準化的一種具體形式——它們屬于工作標準體系。實際上,企業中的每一項事務、每個崗位和每個人都在不停地參與企業標準化活動。而標準化職能機構的主要職責,在于三個方面:參與行業標準化活動、組織建立健全企業標準體系、監督和評估企業標準化的執行情況。 二、實踐方面 誤區六:缺乏專職從事標準化的職能機構,即使成立了標準化職能機構,也往往缺乏相應的職權分配,不能采取有效的監督和激勵措施 多數企業都能意識到標準化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企業內也會明確標準化人員或部門,但通常是兼職。這可能是考慮到人力成本的問題,但從效果來看,不是十分理想,究其原因:第一,未突顯出企業管理層對于標準化的重視,力度自然不夠;第二,兼職部門或人員大部分時間都在忙于本職工作,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思考企業標準化。一些工作做得不細致,不嚴謹,甚至是走過場,這會帶來負面的影響;第三,企業管理層和標準化職能部門本身缺乏對于標準化的學習,不能率先垂范,不能運用標準化的思維改善和提高管理績效,缺少榜樣的力量,無法帶動企業標準化整體水平的提高。 一家企業要想真正推行標準化并從這一過程中獲得效益,就必須對標準化提高重視程度。設立專門的職能機構并明確職責和授權十分必要。另外,在標準化從業人員的選用上,務必嚴格把關。最基本的條件是有嚴謹負責的工作態度、原則性強、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學習能力和堅韌不拔的毅力,以及最好有扎實的技術基礎,因為企業標準化的核心是技術標準化。 誤區七:缺乏策劃、實施、監督、評價、整改、考核等一系列嚴謹完整的標準化管理機制,標準化管理工作本身不標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標準化工作要想開展好,其工作方法一定要得當,標準化管理的機制一定要完善并受到制約。在許多企業中,制度很多,基本覆蓋了企業生產、經營、服務的各個過程,但運行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就是企業內缺少一種長效監督機制,對于標準化管理的流程沒有嚴格要求,沒有從機制上進行規范,從而導致了許多事情半途而廢,長期擱置而得不到妥善解決,打亂了管理的節奏,顯得沒有章法。企業標準化管理本身也離不開監督和制約,否則會導致整個管理行為因不受制約而怠慢、跑偏。誰來監督它?其實應當本著公開、公正、平等、開放的原則進行監督,比如可以設立企業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其成員從企業各部門中選取,定期對企業標準化管理活動進行評價和建議。 誤區八:盲目追求大而全,忽略了企業的實際需求 企業是靠產品或服務來盈利的組織,企業標準化應當圍繞這一基本點來開展各項工作。因此,“務實”和“高效”應當是標準化活動的主旋律。這也是為什么企業標準化的核心是以產品標準為龍頭的技術標準化。管理標準化和工作標準化都是為技術標準化服務的,這三者共同為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服務。企業標準化不能閉門造車,要密切關注市場和客戶,靈活調整以滿足市場和客戶需求從而實現其終極目標——企業可持續發展。切忌為了標準化而標準化,盲目追求大而全會浪費企業資源而收不到實效。 誤區九:沒有一套標準化人才選拔任用機制,不能構建強有力的人才隊伍,缺少內部宣貫,群眾基礎薄弱 和所有工作一樣,企業標準化需要人才支撐。要想開展好標準化工作,企業應當注重人才的培養、選拔和任用機制,用人的基本原則應當明確。另外,要做好內部宣貫,對全員進行標準化意識教育,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在標準化推行過程中,不斷發現和培養有潛質的人才,做好梯隊管理。 三、評價方面 誤區十:沒有一套合理的評價方式,不能直觀地顯示出企業標準化帶來的效益 推行企業標準化,主要作用是為了改進質量、降低成本和規避風險。但是,現行的財務會計標準是以滿足外部使用,如稅務稽查等為目的來設計的,而不是為企業內部管理來設計的,企業管理者從財務報表中不太容易看到實施標準化前后的變化關系。比如,作為標準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成本管理受到財務會計準則的影響,在傳統的成本會計核算中,產品成本被作為唯一的有形成本對象進行核算,并沒有準確和全面地進行4項質量成本(質量預防成本、質量鑒定成本、內部損失成本、外部損失成本)的統計和核算,很多人只看到了眼前的投入,而沒有發現效益大量增加,所以推行的力度就慢慢減弱了。 來源:學習標準化/華質研標準信息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