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是在實踐中形成的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最新成果,是融入中國國情的創新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是圍繞新型工業化、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創新動能,是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的綠色生產力。 風電——以“新”賦能 新質生產力的綠色發展底色需要清潔能源擦亮。“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戰略提出十年,在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要求下,中國風電脫穎而出,技術創新碩果累累。環境友好型智慧風電以智慧為內核,以環境友好為底色,不僅關注效率,更渾然融入自然生態,是落實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綠色動能。 其一,風電有扎實的發展基礎。我國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風電供應體系,裝備制造水平多年全球領先。截至2023年底,我國風電裝機容量4.4億千瓦,在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中占比15%,其中,陸上風電4.0億千瓦、海上風電3729萬千瓦。 其二,風電在發展中加速創新。風電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產業,我國在新材料研發、潤滑油研發、動力學分析技術、智能制造技術等構成的技術體系中,形成了風電制造核心技術集群。同時,智慧風電技術不斷創新融合物聯網、大數據、通訊技術等智能技術,極大提升運維效率和穩定性。 其三,風電持續優化生產要素配置。技術層面,智慧風電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助力風電場集中監控管理、無人值守、智能調度,不但培養新型勞動者,使生產資源和人力資源實現更優配置,還更友好響應電網,提升電力系統的資源配置能力。產業層面,“風電+”的發展模式促進資源因地制宜多重利用、基礎設施共享,使生產要素得到更優配置,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帶動相關產業同步發展。 風電——向“質”而行 機遇與挑戰面前,風電作為關鍵可再生能源、新型電力系統的構成主體,將在落實新質生產力的各項要求中起到能源保障、創新引領、工業示范、產業整合、開放合作的多重作用。 闊步挺進壯美山海。我國風電制造多次刷新塔筒高度、葉片長度、葉輪直徑記錄,風電機組大型化進展持續加速,風電場建設穩步向中東部低風速區拓展;山地風電技術、高空風電技術、浮式風電技術等前沿技術不斷取得重大突破,使風電具有更強的惡劣環境適應性,助力風電挺近高山大川、深水遠岸;智慧化實現智能管理,環境友好助力和諧發展,“千鄉萬村馭風行動”為風電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塑造更加美麗富饒的鄉村。 做優做強新型工業化。從風機設計、項目開發建設、電量輸送并網、系統運維檢修、風電機組回收利用,風電產業鏈的全生命周期低碳化在數智化發展中形成新型工業化的綠色變革。風電產業生態圈的打造形成多種商業模式,風光大基地、綜合智慧零碳電廠、零碳園區、海上風電產業園等增強了生產要素間的協同效應,為新型工業化爭取了更多的外部市場和話語權。 友好渲染美麗中國環境色彩。風電是工業發展的產物,作為工業景觀,與環境交相輝映,實現生態、人文、工業、產業深度融合,協同發展,讓人民從中體驗到幸福感和獲得感。在開發建設與運營中,堅持生態先行,保護生物多樣性,實現生態友好;多樣化降噪手段、環保措施,最大化減少人為影響,實現自然友好;融合人文理念,作為能源與人類、科技與情感溝通的紐帶,實現文化友好。 堅定踐行綠色產業初心。風電是當前碳排放量最低的發電技術,碳排放量僅為火電的1%,全生命周期綠色優勢突出。風電也是成本最低的發電方式,陸上風電度電成本有望在2025年降至0.1元,其發展為工業園區與工業產品注入綠色價值,成為我國制造業邁入國際化市場的綠色標簽和價值引擎。 持續擴大高水平開放合作。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在世界能源綠色轉型中發揮大國擔當,“一帶一路”能源合作成果卓然。面向全球風電發展總需求,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風電裝備制造業基地,為全球貢獻了60%的風電裝備。我國風電技術優勢與區位優勢突出,將繼續深入參與全球能源合作,為全球能源轉型發展注入新動能。 當前,百年未有大變局加速演進,人工智能取得實質性突破,對原有產業形態的顛覆性影響逐步顯現。新質生產力是科技發展推動生產力躍升的實踐成果,是數字經濟浪潮中保持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引擎。在時代的變革與機遇面前,環境友好型智慧風電更應創新融合發展學習性、成長性、開放性、異構性、友好性優勢,在數字思維模式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乘長風,破萬里浪。(作者為國家電投云南國際電力投資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吳智泉) 信息來源:人民網 |